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盧梭政治思想經典閱讀專題
Seminar on Classics of Political Thoughts: Rousseau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陳嘉銘 
課號
PS5673 
課程識別碼
322 U19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科503 
備註
政治思想。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PS5673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政治思想深遠地影響了十九和二十世紀歐洲政治思想的發展。他關於自由的思考影響了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和浪漫主義。他的眾意志概念中對普遍性的追求是康德和當代康德主義者,如羅爾斯、哈伯馬斯和當代審議式民主的主要思想根源。他提出來的人民主權概念仍是近現代和當代民主理論的主要基石之一。

可是從當代自由民主體制的觀點,盧梭的政治思想對我們的價值和意義卻相當曖昧。他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設計,有些他絕對堅持的部份,對我們來說,仍然過度激進、不可能實現;有些部份卻極度保守和威權,看起來明顯扼殺了我們當代社會珍惜的多元、審議、自由、涵容、開放性和普世主義。這些對我們來說,進步和保守的激烈矛盾,盧梭卻自稱,他的政治思想雖然看起來不一致,但是他一切都想得很完整,只是無法一次說明。盧梭似乎認為如果要實現人的自由,我們必須犧牲那些我們當代珍惜的價值。

因此如果盧梭提出來的主要概念,例如自由、普遍性和人民主權,仍然是當代自由民主理論的核心理念,那麼盧梭的思想和當代自由民主觀點之間的扞格,正好提供給我們最好的比較和相互批判的參照基礎,一方面幫助我們更瞭解盧梭,特別是他對人性和政治的具體看法,另一方面,幫助我們更瞭解當代自由民主體制,其假設、限制、矛盾和未來可能性。

本課程將帶領學生閱讀和討論盧梭的政治思想文本,不僅閱讀《社會契約論》和《不平等的起源》這些被認為比較進步的文本,也閱讀《政治經濟學》、《科西嘉憲法計畫》、《波蘭政府諏議》、《愛彌兒》以及《山中書簡》中的一些段落。除了更瞭解盧梭整體的思想之外,本課程著重於盧梭和當代自由民主理念的對話,因此我們將特別檢驗盧梭的文本中,自由、民主、主權、正義、多元、愛國主義、民族、經濟體制、性、婚姻、宗教、感性、激情、戰爭和民主國家的對外關係這些議題。
 

課程目標
(1)訓練學生「閱讀」政治思想經典(我們將閱讀英文譯本)
(2)幫助學生瞭解盧梭的核心主張,檢驗盧梭思想中看來矛盾之處
(3)幫助學生更瞭解盧梭之後的十九和二十世紀歐洲政治思想
(4)幫助學生批判性地瞭解和思考當代自由民主體制

 
課程要求
每週課前閱讀30-70頁的英文讀本。
課堂討論:20%
期中小論文考試:40%
期末小論文考試:4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 Discourse on the Origin and Foundations of Inequality among Men (or Second Discourse) (1754-1755), p114-188. From The Discourses and Other Early Political Writings. Ed. and Trans. by Victor Gourevit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Discourse on Political Economy (1755), pp.3-38.
3. Of the Social Contract (1762), pp.39-152.
4. Emile, or On Education (1762). Trans. by Allan Bloo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9.
5. Letters Written from the Mountains (1762-65), pp.260-1. From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Rousseau, Vol. 9. Roger D. Masters and Christopher Kelly (eds.). Hanover, N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01.
6. Plan for a Constitution for Corsica (1765). From Rousseau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anley Hoffmann and David P. Fidler (ed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Considerations o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1772), pp.177-260.
以上文本2, 3, 7均來自:The Social Contract and Other Later Political Writings. Ed. and Trans. by Victor Gourevit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課程講解 
第2週
3/05  《人類不平等的基礎和起源》:人性與自然
Second Discourse, Part I. 
第3週
3/12  《人類不平等的基礎和起源》:人類文明簡史
Second Discourse, Part II. 
第4週
3/19  《社會契約論》:正當性來源、自由和社會契約
(補充《山中書簡》和《愛彌兒》關於自由段落)
Social Contract, Book I; Letters Written from the Mountains, pp.260-1; Emile, pp. 85. 
第5週
3/26  《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
Social Contract, Book II. 
第6週
4/02  春假 
第7週
4/09  《社會契約論》:政體
Social Contract, Book III. 
第8週
4/16  《社會契約論》:政治制度
Social Contract, Book IV. 
第9週
4/23  行政權、稅賦和農業制度
Discourse on Political Economy.
Plan for a Constitution for Corsica. 
第10週
4/30  《波蘭政府諏議》:民族制度
Considerations o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pp.177-215. 
第11週
5/07  《波蘭政府諏議》:經濟、軍事體制與榮譽
Considerations o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pp.216-260. 
第12週
5/14  《愛彌兒》:總綱
Emile, Book I. 
第13週
5/21  《愛彌兒》:幼兒時期
Emile, Book II, 49-94. 
第14週
5/28  《愛彌兒》:青少年時期
Emile, Book II, 95-138. 
第15週
6/04  《愛彌兒》:青年時期
Emile, Book III. 
第16週
6/11  《愛彌兒》:宗教
Emile, Book IV, 185-260.
 
第17週
6/18  《愛彌兒》:婚姻與家庭
Emile, Book IV, 261-334. 
第18週
6/25  《愛彌兒》:政治知識體系
Emile, Book V. (期末考週)